iPhone17产地换印度:全球产业链要重构?

苹果新品发布会向来是科技圈 “春晚”,2025 年这场也不例外。但最该关注的不是 iPhone17 的颜色、性能,而是包装背面 “Assembled in...Made in...” 那行小字 —— 美国卖的 iPhone,从这代起全由印度生产,不再是珠三角、河南富士康的活儿。
这行字的变化,背后是全球制造业 “抢地盘”。苹果秀的不只是硬件,更是产业链风向的转变:不只是苹果想 “降低风险”,更意味着 “中国制造” 和 “印度制造” 要重新排座次。iPhone17 未来会不会全印度造?成了看全球经济走向的关键。
先看苹果产业链的 “漂流史”。过去二十年,“加州设计,中国制造” 是黄金公式。郑州富士康 “iPhone 城” 规模大、供应链高效,是苹果的 “生产基石”。中国不光组装,还能供应屏幕、电池等零部件,这套供应链曾被认为无法复制。
但变化早有苗头。2017 年,苹果让纬创在印度造少量低端 iPhone SE,只为躲高关税、打开当地市场,当时没人觉得这是全球供应链调整。2019 年才是转折点:中美贸易摩擦加剧,国内工资上涨,苹果发现 “鸡蛋放一个篮子” 风险太大;疫情又暴露供应链脆弱 —— 一个地方停工,全球可能断货。库克赶紧推进 “中国 + 1” 战略,印度成了最佳 “+1”。
苹果让富士康、和硕、纬创去印度加大投资:从造旧款到同步造旗舰机,从组装到拉零部件商设厂;2023 年印度塔塔收购纬创工厂,成本土首家 iPhone 代工厂,印度不再是 “学徒”。摩根大通预测,2025 年印度造 iPhone 占全球 25%,2027 年或达 50%,趋势很明显:产业链重心正从东亚移向南亚。
为啥是印度?首先是人口红利,印度 2023 年成人口第一大国,年龄中位数 28 岁,比中国小近 10 岁,未来有大量劳动力。其次是成本低,印度工人工资远低于中国,企业愿花时间培训补技能差距。再者,印度 14 亿人是潜力市场,本土生产能躲高关税、降售价,还符合印度 “本地采购” 要求。
莫迪政府也给力,“印度制造” 计划里的 PLI 政策,给电子企业 4%-6% 现金补贴,直接吸引苹果代工厂。加上地缘政治,西方想搞 “去中国化” 供应链,印度成首选。
但印度制造业毛病不少:基础设施差、效率低、工人技能不足、零部件供应链弱。印度工厂 iPhone 外壳不良率曾达 50%,还出过卫生问题,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,想达标还得花功夫。
不过这场转移不是 “你输我赢”,而是 “龙象竞合”。中国制造底子厚,短期内核心地位难撼动。vivo、华为、小米等中国手机品牌早扎根印度,vivo 还曾拿市场第一,它们不光卖产品,还建了供应链和销售网,证明中国企业能主动搞全球化。
印度优势是 “单点”,中国是 “整体”—— 基础设施、产业生态、人才储备形成系统。现在 iPhone 超一半供应商还在中国,OLED 屏幕、摄像头模组等核心零部件仍靠中国。《经济学人》也说,撼动中国 “世界工厂” 地位很难,因为生态系统难复制。
未来产业链不会是 “替代”,而是 “分工竞合”:中国搞高端制造和研发,印度搞大规模组装,形成 “双中心”。所以 iPhone17 不会全印度造,更可能是 “部分印度组装,核心靠中国供应链”。
以后产地标识不只是地名,更是全球化新阶段的记号,记录全球资源重新分配。中国的考验不是留组装厂,而是保持 “不可替代” 的地位。就像乔布斯说的:“创新决定了你是领袖还是跟风者。”
<--
-->

扫二维码与企微客服沟通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
郑重申明:英琦网络科技(烟台)有限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,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