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WA爆火:这波新风口,会重蹈P2P覆辙吗?


最近金融圈最火的词莫过于 RWA 了。从私人贷款到国债,现在流行 “啥资产都能变成数字代币”,有人说这是一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数字化大迁徙。波士顿咨询预测,到 2030 年,这类非标准化资产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 16 万亿美元,差不多是届时全球 GDP 的 10%。

但热闹背后,不少人犯嘀咕:扒掉 “代币化”“去中心化” 这些技术外衣,RWA 跟当年一地鸡毛的 P2P,到底有啥本质区别?要是说 P2P 垮台是因为资产不透明、平台没信用,那 RWA 凭啥保证它锚定的 “真实资产” 不会造假?当信任从看得见的抵押品变成一行行代码,我们迎来的到底是金融效率革命,还是又一场技术包装的骗局?
 

RWA 是新瓶装旧酒吗?


简单说,RWA 就是 “真实世界资产” 的英文缩写,指现实中那些值钱的东西 —— 既包括房子、黄金等有形资产,也包括债券、专利等无形资产。但在区块链领域,RWA 更像是一种操作方式:通过 “代币化” 技术,把那些 “动不了、卖不快、普通人买不起” 的传统资产拆成小块,放到区块链上变成可交易的数字凭证。

稳定币和代币化基金都能算 RWA。稳定币像 “数字现金”,追求价值稳定;代币化基金则是 “投资品”,目标是让投资者赚钱。举个例子:上海一套几千万的老洋房,用 RWA 技术能拆成 10 万份数字凭证,花几百块就能买一份当 “数字房东” 收租金;新能源企业的光伏电站拆分后,普通人花几千块就能认购,按比例享受发电收益 —— 这就是 RWA“资产碎片化、人人能参与” 的核心。

所以 RWA 本质是双向利好:让有资产的人多了融资渠道,让有闲钱的人多了低门槛投资机会。这听着跟当年 P2P 吹的 “普惠金融” 很像,两者都想降低金融门槛,减少中间环节。

但差别明显:传统 P2P 靠互联网平台撮合借贷,本质是 “信用借钱”,容易出现违约和暗箱操作。而 RWA 把平台换成了区块链 —— 就像一本公开账本,所有人都能监督,资产信息记上去就改不了。它还用到 “智能合约”,能按规则自动转钱、分收益,不用人工插手。比起 P2P 的 “口头保证”,RWA 用真实资产抵押,过程更透明,堪称 “有资产抵押的区块链版 P2P 2.0”。正因如此,当数万亿美元资产能在网上流转时,传统金融业受到冲击:企业发 “资产代币” 就能融资,普通人买数字凭证就能投资房产。
 

RWA 会步 P2P 后尘吗?


RWA 支持者认为技术解决了 P2P 的四大 “致命伤”:资产不透明?靠物联网实时上传数据,比如高速收费、商场租金都能实时查看;资金不安全?用智能合约管钱,规则透明改不了;风控不透明?风控规则写进合约自动执行,比如租金下跌自动预警;流动性差?合规平台 24 小时能交易,随时变现。

但现实没那么简单。RWA 合规性虽强,却藏着更隐蔽的风险。P2P 爆雷根源是 “假借钱”,RWA 也解决不了 “假资产” 问题。区块链再先进,也没法验证链下的房子是否真实存在、是否被多次抵押。国内曾出现 “伪 RWA” 项目,号称抵押一线城市商铺,实际商铺早被多次抵押,RWA 不过是把 “重复抵押资产” 数字化了。

更糟的是,有些 “伪 RWA” 根本没有实体资产,就是 “空气币”。甚至有骗子用 AI 生成假房产证掩盖挪用资产的事实。当 “真实资产” 是谎言,链上的 “透明” 就成了笑话。

风险还在流动性和定价上。RWA 大多盯着非标准化资产,比如非上市股权、文旅项目收益权等。这些资产价值波动大,难定公允价格,随时可能因市场恐慌或减值导致数字凭证卖不出去。比如某非遗艺术品 RWA 项目,因懂行的人少,价格大起大落,想退出都难。

而且 RWA 影响范围更广。P2P 风险基本在一国之内,RWA 若跨境,风险就全球化了。比如国内项目代币由境外发行,卖给全球投资者,一旦出问题,谁来监管?用哪国法律?这成了 “法律孤岛”。虽然国内试点用信托公司承接资产降风险,但机制还在完善中。
 

最大玩家是国家


只谈风险就低估了 RWA 的价值。它不只是技术创新,更是各国争夺数字金融主动权的工具,最大玩家是国家。

各国都在布局本土化 RWA。国内探索合规应用,比如地方债数字化、民企应收账款代币化流转等。截至 2025 年 7 月,全球 RWA 市场(不含稳定币)规模约 255 亿美元,优质实体资产抵押项目越来越多。

对我国而言,合规推进 RWA 能盘活沉淀资产,探索数字金融新路径。比如把优质基建、科创企业股权通过 RWA 盘活,既帮企业低成本融资,又让老百姓多些投资选择。

各国都面临 “发展与安全” 的平衡:拥抱 RWA 能提升效率,但要防资本乱流;严格监管能控风险,但不能错失机遇。国内采取 “试点先行、守住底线” 策略,在深沪等地试点,同时加强跨境监管。

对普通人来说,RWA 降低了投资门槛,却也藏着类似 P2P 的风险。投资前别只看 “区块链”“代币化” 新概念,一定要弄清楚背后是优质资产还是虚假标的,别忽略本质。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请谨慎决策。
<--
-->
扫二维码与企微客服沟通
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

郑重申明:英琦网络科技(烟台)有限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,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