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水务:防洪与生态的双重守护者

近日,北京的极端强降雨对当地的人员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。暴雨一来,城市可能秒变 “水城”,内涝严重影响生活;同时,生态环境也因水的问题面临挑战。智慧水务的出现,就像给城市的水管理装上了 “智慧大脑”,有望很好地解决防洪和生态难题。​
 
防洪不再靠 “运气”​

过去防洪,工作人员往往像 “消防员”,哪儿有积水就往哪儿跑。暴雨突然来袭时,只能凭经验预估水势,常常顾此失彼。智慧水务带来了全新的局面。它利用高科技设备,像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安装了无数双 “眼睛”。在各个关键位置,比如河道、排水管网、低洼地段等,都设置了传感器,这些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水位、雨量、水流速度等重要数据。​


 
以武汉为例,智慧水务系统将城市划分成众多小网格,结合精准的短临降雨数据,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历史数据统计,能提前预判哪些地方容易积水,积水可能多深。这样,在暴雨还没到来前,相关部门就能提前做好准备,比如提前开启排水泵站,加大抽排力度;在容易积水的路段提前设置警示标识,提醒市民注意安全;甚至还能调度抢险队伍和物资,随时应对突发情况。在一场场暴雨考验中,智慧水务让城市的防洪排涝变得更有把握,减少了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。​
 
生态修复有 “妙方”​
 
水生态环境恶化,曾是许多地方面临的头疼问题。河流被污染,水不再清澈,生态系统遭到破坏。智慧水务在生态修复方面也有独特的 “妙方”。​
 
一些城市的智慧水务系统,能实时监测水质变化。在污水排放口安装监测设备,一旦发现污水超标排放,系统马上发出警报,环保部门可以迅速行动,查处违规企业,从源头上减少污水对河流的污染。而且,智慧水务还能通过科学调配水资源,改善河流水质。比如,在枯水期,利用智能调度系统,合理分配水源,保证河流有足够的生态流量,让河水流动起来,增强自净能力。​


 
有的地方还利用智慧水务打造生态湿地系统。通过数字化管理,控制进入湿地的水量和水质,让湿地发挥净化污水、涵养水源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。鸟儿又回来了,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动,水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生机。​
 
多方协同更高效​
 
智慧水务之所以厉害,还在于它能实现多方协同合作。过去,不同部门各自为政,防汛时,气象部门预报天气,水利部门管河道和水库,市政部门负责城市排水,信息不共享,行动不协调。智慧水务把这些部门都 “串联” 起来。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数据能实时传输到智慧水务平台,水利部门和市政部门根据这些数据,提前做好防洪排涝准备。在生态保护方面,环保、水务、农业等部门也能通过智慧水务平台,共享水质监测、污染源排查等信息,共同发力治理水生态环境。
智慧水务为城市的防洪和生态保护带来了新希望。它让我们的城市在面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时更有韧性,让水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。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智慧水务会在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。
<--
-->
扫二维码与企微客服沟通
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

郑重申明:英琦网络科技(烟台)有限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,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!